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的人物事迹及其精神有哪些-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最新回答(1条回答)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及主要事迹
一、领袖人物 毛泽东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出身
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
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
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
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生活节俭,平易近人
使人感动他有一种在必要时当机立断的魄力。
他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童年经历
参加革命的起因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922年 任湖南省委书记 领导工人学生罢工 中共“三大”后,毛泽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始参与筹备国共合作事宜,任中 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 毛泽东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1927年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1927年9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1934年10月中旬 开始长征1935年 选举为政治局常委,与周恩来、王稼祥负责指挥全军的行动。
❤.具体事件
1、生活简朴:
身为最高领导人,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
2、刻苦努力,精明博学:
(1)在校常年成绩第一(2)离开学校时,非常擅长自修。
(3)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3、勇于反抗,勇敢无畏:
(1)公开反抗父亲,保卫自己的权利。(2)组织并创办的新民学会,专门反抗湖南督军张敬尧。
(3)组织秋收起义(4)组织秋收起义期间被捕,险些被枪决,最后死里逃生,继续工作。
4、质朴纯真,真诚老实,平易近人:
(1)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真诚老实。斯诺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
(2)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众大会和红色剧院的观众中间,玩得很高兴,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
5、自尊心极强:
他对于当时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而且坚持己见,虽然对斯诺的说法有兴趣,但并不同意。
6、精力过人,身强体健:
(1)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
(2)强健的身体来自于读书期间的艰苦锻炼-----长途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
(3)有一次,他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民做工换饭吃,有时候甚至靠行乞。
7、感情深邃:
(1)有一两次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发的暴动发生死人事件时,他的眼睛是湿润的。
(2)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
(3)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
8、落拓不羁,不拘小节:
(1)一天,在和斯诺谈话的时候,他心不在焉地松下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
(2)有一次斯诺访问林彪的时候,小窑洞里非常热,他把身子向床上一躺,脱下了裤子,向着壁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20分钟。
9、立场坚定,十分理性:
(1)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目标的信念。
(2)一直忠于民族主义,绝不为了升官发财而叛变投向国民党。
(3)阶级仇恨对他来说大概基本上是一种理性的产物,而不是本能的冲动。
二、周恩来
个子清瘦, 中等身材,骨骼 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黑又长, 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性格特点:头脑冷静, 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态度温和,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爱。
出身与家庭: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妻子是地下党工作――邓颖超。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0年 1月,领导天津学生运动。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 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
1922年 参与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3年 2月,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书记。
1925年8月8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1924年 9月,奉调回国抵广州。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 1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2月和10月,先后参与两次东征的领导工作。8月,与邓颖超结婚。
1927年 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力主出师讨伐蒋介石。7月,任中共临时中央常委。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
★具体事件
1、温和文雅: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
2、忠心耿耿:
3、吃苦耐劳:
4、不折不挠:
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转入地下活动。直到1931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达江西和福建的苏区。
5、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6、生气勃勃,热爱生命:
7、爱护士兵,平易近人:
8、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1)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
(2)26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秘书,后来因他在激进的学员中影响很大,蒋介石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3)成功组织了上海工人总罢工。
(4)组织著名的广州公社,到苏区后,先后担任政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三、朱德
外貌与言谈举止
在长征的红军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年已五旬、面容坚毅而又慈祥的指挥员,在队伍中激励广大指战员。这就是红军总司令朱德。由于他年纪已大,衣着与战士一样破旧,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伙夫头”,而他本人也以这个绰号为荣,因为这体现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的精神。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父亲彭民言,早年身体健壮,靠贩茶为生,后来因劳累得了哮喘病,不能下地耕种了,只能以给人家装殓死人挣口饭吃。
受教育的情况
朱德从小在私塾念书,还上了小学、中学,后来考入了成都的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他逐渐接受了革命反帝的思想,思考怎样救国救民,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从成都高师体育科毕业后,他回到仪陇担任了高小体育教师。
参加革命的起因
参加长征后的经历
1929年1月和毛泽东率部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进军,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协同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指挥八路军各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在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具体事件
1、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
(1)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
(2)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一起讲故事打球。
(3)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
(4)朱德向弟兄们讲话时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5)长征途中,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6)有时要是不十分忙,他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7)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2、爱好广泛:
(1)他喜欢运动,乒乓球打得挺好,篮球也打个“不厌”;
(2)他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3、负责,诚实可靠:
妻子康克清认为朱德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4、聪明睿智,经验丰富:
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匪帮作战的经验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5、身先士卒,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6、执着追求、意志坚定:
7、忠诚谦虚,服从指挥:
8、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罕见的人品:
四、彭德怀
★性格特点:愉快爱笑,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出身与家庭:
★参加革命的起因:
★参加革命的经历:1927年加入共产党办马斯克主义政治训练班,成立士兵委员会,1928年七月举行平江起义,遭到失败,红军长征时,他是打先锋的一军团司令员,胜利进入陕西。
★具体事件
1、生活简朴:
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
2、爱护部下,平易近人:
(1)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伤的同志骑。
(2)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3)尽管被高额奖金悬赏缉拿,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且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
3、活泼,有孩子气:
(1)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2)在向我讲述青年时代和斗争的情况时,他手里执着一个用蒙古马鬃做的苍蝇拂,为了强调语气,漫不经心地随手挥舞着,在屋子里踱来踱去,说说笑笑。
4、善于驰骋,吃苦耐劳,精力过人:
(1)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上小山顶上去,接着就一路领先,在到大家到达之前先到达山顶。
(2)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
(3)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5、喜欢、尊重孩子:
(1)他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做少年先锋队。
(2)斯诺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的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6、有正义感:
在看到大地主拒绝饥民要求平价卖米的情形时,他挺身而出,带领农民工打大地主的家,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
7、坚强不屈:
在被捕期间,尽管受尽各种刑罚,他也没有招供屈服。
8、才能出众:
(1)行伍出身,军校毕业后,因才能出众,迅速提升,年仅28岁就已任旅长。
(2)何键发动湖南”农民大屠杀“,因为彭德怀极孚众望,他也不敢贸然下手。
9、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彭德怀在介绍中国采用游击战争的主要原因和游击战术的主要原则时,头头是道,均是经验之谈。
五、贺龙
★他的外貌: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的出身: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他的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湖南人都传说他年轻时的许多英勇故事。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他把儿子贺龙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他们说贺龙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具体事件
1、勇敢无畏:
在一次酒宴上,有个客人想试一下贺龙是否真如他的父亲所说的那么勇敢,就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贺龙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2、有勇有谋:
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1928年,贺龙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一把菜刀杀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缴获了足够的武器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
3、有感召力和影响力:
(1)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父亲的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2)可以手无寸铁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队伍来,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
(3)从湖南苏区撤出后,尽管在长征路上死伤惨重,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离去,在长征路上又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红军,最后他率众约两万人(大多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的状态)到达西藏,与朱德会师。
(4)瑞士传教士波斯哈德在刑满释放后,并没有对外讲贺龙什么坏话,反倒说“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4、爱护部下、平易近人:
(1)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2)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5、不计较个人财物,但喜欢马:
(1)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2)但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被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将马夺了回来。
6、忠诚谦虚:
(1)他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
(2)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7、仇视有钱人、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8.判断明智
贺龙除了在军事方面以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他并不是个无知的人。他很快懂得革命的意义,但是他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同他的部下商量,最后才同意加入国民党。
9.同情穷人
贺龙到一九二七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党)政府。但是唐生智、何键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国民党军阀不仅处决共产党人,而且处决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这是贺龙才毅然投向共产党。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这种屠杀激起他的愤怒。
六、徐海东
★外貌形象和言谈举止
外貌形象:面孔有些发红,是很天真的。一开口,露出了唇齿间的一个窟窿,是两个门牙占据的地方,这表情显得他有点孩子气而顽皮。他长着一对宽阔的孩子气的肩膀,身材修长,四肢灵活。
言谈举止: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在谈吐上也是如此。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豪,他常常笑称自己是个“苦力”。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尽管全身多处都受过伤,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好像刚从水田里上来,卷起裤角,参加了一支路过的”自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
★出生与家庭
★童年的经历
★受教育情况
上过四年学,因卷入“贫儿对富儿”的斗争而被打,便再也不肯去了。
★参加革命的起因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徐海东成为红军指挥员后,他的家族中有66人被国民党杀死,许多红军指挥员家里都发生了这样的事,他家损失最大。
有一天他骑马在路上驰骋,马蹄碰了一个战士,他拉紧缰绳想看看那个战士有没有受伤,马一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两个星期后他苏醒过来时,发现他的门牙己嵌在那棵树上了。
★具体事件
1、阶级意识强:
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表现出强烈的:阶级意识”,他大概是除了贺龙外,红军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
2、有强烈的自豪感:
(1)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自豪,他常常笑称自己是个“苦力”
(2)他对自己的部队极感自豪,他说:“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
(3)他对自己的几个师长中有两个也是苦力出身,感到很自豪。
(4)他对列宁俱乐部,他们的艺术化招贴,都感到自豪。
3、热情真诚:
(1)热情地邀请斯诺去采访他的部队
(2)因真诚而受部下拥戴
4、爱护部下:
有一天他骑马在路上驰骋,马蹄碰了一个战士,他拉紧缰绳想看看那个战士有没有受伤,马一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两个星期后他苏醒过来时,发现他的门牙已嵌在那棵树上了。
5、大胆无畏:
(1)他在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工作时,却觉得采取独立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组织起湖北省的第一支“工农红军”。
(2)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全身多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6、勇于反抗:
(1)在学校读书时,有一次在“富人打穷人”的吵架中,他扔石头打破了一个地主儿子的脑袋。
(2)又一次,窑工们盯着包厢想看看豪绅们足不出户的太太们长什么样子,结果阔佬们命令民团把他们赶出戏园子,双方就打了起来,厂主想要扣工人们的工资来办酒席向阔佬赔罪,窑工们表示罢工反对,厂主才作罢。
七、刘志丹
★出身与家庭
这个乱世的勇士,生于陕北保安的山村中,是一个中农的儿子。
★受教育情况
到榆林进了中学,随后离开榆林,考进广州的黄埔军官学校。一九二六年毕业后即成为共产党员,在广东担任军职。
★参加革命的起因
怀着西北山居者对于富人的憎恨,对于闹饥荒时所凸显的严重贫富差距感到的气愤使他开始行走于战场之中。
★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
他是一个现代侠盗罗宾汉,对有钱人怀有山区人民的一贯仇恨。
他的名字带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也了惩奸除恶的天鞭。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927年秘密地在上海做中国共产党的工作。
1928年与几位过去的同志重新建立联系。隔年在陕西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并产生了陕西的第一只游击队的核心。
1929—1932年几次死里逃生。
1931年建立一支有组织的独立军。
1933年,第一个陕北苏联埃和正式的行政机构建立。
1935年,苏联埃已经统治了陕,甘两省22县。同年七月,刘志丹任红军第十五军团副总指挥兼陕甘晋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6年3月受重伤,被载回陕西后与世长辞,葬在瓦窑堡
八、林彪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林彪很能干,从未出过国,不会任何外语,但是他不到三十岁就博得了红军内外人士的尊重他身经百战,可从未受过伤。他很热情,邀请我为他的学生讲话,并请我吃面条宴。
★出身与家庭:林彪是湖北省一个工厂老板的儿子,生于1908年,家庭富裕。
★.童年的经历:他的父亲因苛捐杂税而破产,但林彪还是设法读完了中学,进了广州的黄埔军校学习。他在那里成绩优秀,在蒋介石及其首席顾问俄国将军布留赫尔手下,受到了紧张的政治军事训练。他毕业不久,北伐开始,林彪被提拔为上校。到一九二七年,他刚二十岁就成了国民党张发奎领导下的著名的第四军里的一个上校。
★受教育情况
9岁入私塾,13岁起就读于林育南、恽代英等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浚新学校
15岁转入武昌共进中学,后考入广州黄埔军官学校
★参加革命的起因:大革命失败后,选择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南昌起义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1.1927年八月,南京发生右派政变后,他率领所属的一团军队在南昌起义中参加了贺龙和叶挺领导下的第二十军。
2.一九三二年,林彪负责指挥红军一军团当时该军团有两万只步枪,成为了红军最厉害的一部,从没打过败仗。
3.后来,他成为了红军大学的校长。
九、徐特立
★肖像:白发老翁,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出身: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他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上了六年学后在清朝当个塾师,后来上长沙师范,毕来后留校教数学。后去法国勤工俭学。
★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叛逆。在国民革命期间,他在国民党省党部很活跃,他同情共产党,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不气馁。幽默。
十、林祖涵(林伯渠)
★肖像:五十五岁的长征老战士,白发苍苍、神态庄严,满面春风,身上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檐软垂,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
★出身和经历:林祖涵是湖南一个教员的儿子,生于一八八二年,自幼学习经史,在常德府入师范,后留学东京。他在日本时遇见被清廷放逐的孙逸仙,就参加了他的秘密组织同盟会。孙逸仙把同盟会与其他革命团体合并组成国民党后,林祖涵就成了创始党员。他后来遇见陈独秀,受到后者很大影响,就在一九二二年参加了共产党。但是他仍在孙逸仙手下工作,孙逸仙吸收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林祖涵先后担任国民党司库和总务部长。孙逸仙逝世时他在身边。
国民革命开始时,林祖涵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年资高过蒋介石的几个元老之一。他在广州担任农民部长,北伐时任程潜将军指挥的第六军政委,程潜后来任南京的参谋总长。蒋介石在一九二七年开始镇压共产党时,林祖涵反对他,逃到了香港,然后去了苏俄,在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了四年。他回国后乘“地下火车”,安全抵达江西,任财政人民委员。
林祖涵自从一九二七年后没有见过已经长大的子女。他在四十五岁那年放弃了他的名誉地位,不惜把自己的命运同年轻的共产党人结合在一起。
林祖涵是财政人民委员,任务是使红军入够敷出,收支两抵。他曾一度担任过国民党的司库。
十一、红小鬼
★ 数量大:西北苏区一共有少年先锋队员约四万名。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
★年龄: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的少年,他们来自中国各地。
★ 精神面貌:热爱红军,对红军的忠贞不贰、坚定如一。
原因:在红军中,他们生平第一次受到人的待遇。他们吃住都像人;他们似乎每样事情都参加;他们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当中没有有谁挨过打或受欺侮。他们做通讯员和勤务员当然“受到剥削”,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活动自由,有自己的组织保护他们。他们学会了体育运动,他们受到初步的教育,而且他们对简单的马克思主义口号有了一种信仰——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口号对他们来说只是意味着帮助他们开枪打地主和师傅。
刚毅坚忍,令人叹服;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征山西期间加入了红军。
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
做事认真负责。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也不能例外。
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待人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