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弟弟周作人的文学造诣怎么样?-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匿名用户
1394 次浏览2018.04.23 提问

最佳答案
本回答由达人推荐

2018.04.23 回答

 你好,周作人的文学造诣很高,我将从他的散文地位、翻译能力、文学主张三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散文地位的高不可撼  

周作人最大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他的散文上。  

鲁迅曾毫不犹豫地称他这位二弟为“中国最好的散文家”。  

阿英:“周作人的名字,是和‘小品文’不可分离的记忆在读者的心里……”, “周作人的小品文,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是成了一个很有权威的流派……”    

孙席珍:“周作人先生是当代散文的大师,对于他的作品,赞美的话我说不出,我想凡是一切称赞散文的话都可以拿来用上。因为他的无论那一篇散文都是典型作品”。  

八十年代的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又进一步评价,在整个二十年代乃至三十年代初期,“无论就作品数量和质量来说,周作人‘都是不争的领袖’”。    

“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其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 。  

他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影响日益缩小。    

周作人将抒情、叙事、说理各分子全部统一在“个人的”旗帜之下,从而使中国现代散文的个性化原则越发解明突出。留下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永日》、《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书房一角》、《秉烛后谈》、《苦口甘口》、《立春之前》、《鲁迅的故家》、《鲁迅的青年时代》、《药堂谈往》(又名《知堂回想录》)等散文集。   

二、文学翻译之功不可没  

止庵曾评曰:“讲到周作人翻译方面的成就,其实未必在其创作之下;特别是对古日本和古希腊作品的翻译,在整个中国翻译史上迄今也很少有人能够相比。”    

1949年后,周作人虽仍事写作,却以翻译为主,保存下来的译作约有350余万字。周氏所作遗嘱,于“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国内对周作人译文整理最为全面、勤奋的当属钟叔和与止庵。《苦雨斋译丛》16种、《周氏兄弟合译文集》4种及《周作人译文全集》是其译作的集大成者。  

三、文学理论主张影响深远  

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据着一席之地,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的理论主张,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和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要关注普通人的“非人的生活”。最早声援被因写《沉沦》而指责为色情、变态的郁达夫。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他的诗歌主张也值得重视。当然,这些都统摄在“人的文学”的旗帜下。

补充信息:

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二弟。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  

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  

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与兄长鲁迅的愤世嫉俗的战士形象不同,周作人显得温和得多。这种敦厚温吞也导致了他性格中的犹疑不决,最终在抗战中附逆日本,落得个汉奸的骂名。

郑振铎一直写文章提到周作人在文艺界的无上地位,他认为,“在抗战的整整十四个年头里,中国文艺界的最大损失是周作人的附逆”。 

 鲁迅与周作人一家原先住在八道湾,后来失和,几乎老死不相往来。鲁迅去世后,母亲周瑞由周作人抚养,他的遗孀朱安没有生活来源,也由他照顾。 

2

其他回答(1条回答)

2018.04.23 回答

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是非常有名的,只不过后者是两个人的写作风格不一样就是了,但是所写的内容都是非常著名的,有很多人喜欢的。

抢首赞
网站地图